图库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推荐图库
2 / 2

海绵城市路面,无锡透水混凝土路面,渗透路面,生态透水地坪

日期:2017-03-28     查看原图
简介:












 

中国江苏网6月13日讯 在阳山风景区里,有一条彩色的山路。这条长约90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人行道不仅颜色鲜亮,还有许多硬质路面没有的“技能”——像海绵一样吸水。

  这样的路面叫做透水混凝土路面,在日本又被称为“会呼吸的路”。上月末,住建部提出试点建设“海绵城市”,能透水的路面就是重要的“海绵部件”。无锡哪些地方有这样的“海绵部件”?和普通硬质路面的差别有多大?昨天,记者来到位于上海桓石研发生产企业,体验透水路面的渗透“技能”。

  记者体验:一秒不到透水混凝土路面把“暴雨”全吸收,

  市建设局总师办**介绍,透水混凝土路面对改善城市生态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使雨水渗透并使地下水位得到及时涵养及补充,还能缓解城市地下水位下降。有测试显示,在雨天透水混凝土路面只有10%雨水会形成径流,其余90%全渗透到地下。

  为了体验透水混凝土路面和硬质路面的差别,记者在滨湖区创新创意园的这家企业现场观察体验透水路面的渗水能力。面积不到十平米的样板路,按照人行道的荷载标准铺装上了透水混凝土路面,把旁边的水**开到,水流流淌到透水路面上,连续开十几秒,除了水管附近即时的出水,周围并没有积水。关上水**不到一秒钟,水迅速从表面渗入地下,甚至很难看出路面刚刚被水冲刷过,走在这块样板路面上脚下不打滑。

无锡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人员告诉记者,这段透水路面是按照普通人行道的荷载标准铺装的。由于透水路面内中有10%-15%的空隙,往往怕冻不怕热。由上海桓石地坪的透水路面样本经过了300多次接近自然环境下的慢冻实验的考验,阳山山路、堰桥老街等处铺设的透水路面也已经顺利过冬。材料强度也经受了多次实验,有报告显示,透水保水混凝土试块可达到C20以上的抗压强度和5Mpa以上的抗折强度。这种材料中没有有机成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降到***小。可以想象的是,经过硬质铺装“密不透风”的路面换上了透水材料,就能够自由“呼吸”了。

  市场分析:推广缓慢主要还是理念问题

  无锡也曾尝试将一些路段的人行道由硬质化铺装改建成透水性路面,公园、景区和小区里也不乏透水路面的试水之作,而且随着近几年工艺上的改进,透水路面成本已与普通路面相差不多。但受理念等因素制约,加上缺乏硬性规定,透水路面一直未能广泛推广。

  城建**: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重要部件

  不久前举办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上,住建部明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要争取把70%左右的雨水在当地积蓄、渗透,要因地制宜利用好自然恢复、人工工程等办法留住雨水。

  作为“海绵体”之一的透水混凝土路面在调节城市生态上面的功能不可小觑。由于表面有空隙,透水路面能吸收地面上一定的油性污渍、粉尘,减少城市沙尘污染,降低PM2.5浓度,吸收城市噪音。

  什么是海绵城市呢?市建设局总师办**解释说:“这是一个形象的表述,就是说降水多了,城市有吸收雨水的能力; 城市缺水了,还能‘吐’出水来,像一块海绵。”

  建设局城建**分析说,“海绵城市”是一个大概念,除了道路、广场可采用透水铺装,绿地、湿地的生态功能在调节城市生态方面也相当重要。(记者 于乐 文/摄)

  [链接]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设施”。

更多>推荐图库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